《梦中的额吉》

分类: 365bet日博 作者: admin 时间: 2025-07-18 12:05:32 阅读: 8695
《梦中的额吉》

其实,关于这首音乐的感想,要引用两位作家的文字,一位是蒙古族作家席慕蓉,一位是余秋雨。

在这里,我要谢谢一位13岁的鄂温克男孩,巴特尔道尔基。首演那个晚上,他在台上唱“梦中的母亲”,歌声有如天籁,全场为之屏息。歌词慢慢铺展,虽是蒙文,却不用翻译也能完全心领神会:

茫茫大地无声无息

心中复现着母亲在祈祷的身影……。

在我左前方的座位上,一位身躯魁伟,头发花白的男士原本在静默地聆听,忽然伸出右手悄悄拭去脸颊上正在滚落的泪水。

那拭泪的动作极为轻微,却让我在瞬间明白一首用母语婉转唱出来的歌谣是什么了。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唱出生命里最初最温暖的渴望,而又饱含沧桑,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

鄂伦春族的社会学者白兰说:“孩子们也许不能理解自己的歌唱,不能读懂呼伦贝尔尘封的历史,不能演译草原优美的民谣。但是,流淌在稚嫩血液里的浪漫和优雅,渗透在幼小心灵里的悲壮和自尊,使听者的眼里有了泪光,心里有了历史。”

——席慕蓉《美与原乡的追寻》

你看,现在我正抓着一双小手。对,就是他,脸庞清瘦、头发凌乱的鄂温克族男孩子,巴特尔道尔吉,刚才穿着一双小马靴走出队列站定,缓慢的步子立即引起了全场肃静。他轻轻地闭上眼睛,同时又轻轻地张开了嘴,一种悠长的声调随即绵延而出。

茫茫大地无声无息,

心中的母亲在祈祷上苍。

她正为我向上苍献奶,

她正遥望着远方的远方。

我的母亲,

她在远方……

声音一起,这个孩子立即失去了年龄。几百年马背上的思念和忧伤顷刻充溢屋宇,屋宇的四壁不见了,千里草原上最稚嫩和最苍老的声音都在共鸣。这种首尾相衔的共鸣一下子贯通了天地伦理,使稚嫩不再稚嫩,苍老不再苍老。或者说,稚嫩既是苍老,苍老即是稚嫩。

从一般的艺术教学观点来看,这里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请看这个唱歌的鄂温克族孩子,他当然还远没有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却怎么可能体会远方骑士思念母亲的苍凉情怀?远方骑士思念母亲的最动情方式,是反过来设想母亲对自己的思念,而这种设想一旦道破,又使单向情感变成双向情感,在遥远的往返间经天纬地。这首歌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切,而此刻的完成者却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

在场的成年人几乎都在擦泪。但是我打听了,这个孩子完全不识五线谱和简谱,也没有可能像不少城市孩子那样被家长送到一个个儿童音乐班里接受某种专业辅导。他只能在烦忙的父母嘴边捡拾到一些歌声罢了,竟然快速地连贯成自己最初的音乐生命。站在我身边的国际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先生轻声告诉我,他的音准无懈可击。

——余秋雨《追回天籁》

太多的文字,难以去修饰这首《梦中的额吉》,静静地欣赏它。也许你也可以找到其他版本,或者汉语版,但在此之前,静下心来,听听这来自远方的声音。

-2-

纪录片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之际,以此事件为题材,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三集纪录片《梦中的额吉》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播出。1960年,中国正面临着严酷的自然灾害,上海孤儿院人满为患,数千婴儿嗷嗷待哺。周恩来从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那里知晓情况后,建议她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商量。乌兰夫代表草原人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到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一共接收了约3000名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孤儿。这些来自南方的孩子,在大草原上重获新生。草原母亲为养育他们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不仅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更体现了内蒙古人民对国家责任的高度诠释和大爱无边的草原文化。纪录片《梦中的额吉》选取了8位当事人,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回忆了这场二十世纪中国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人口迁移。创作团队搜集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很多珍贵的档案将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探索发现《梦中的额吉》第一集

探索发现《梦中的额吉》第二集

探索发现《梦中的额吉》第三集

以上面故事拍摄的电影,还有一部叫《额吉》。《额吉》是一部由内蒙古自治区导演宁才执导的剧情片,由娜仁花担任女主角,根据宁才执导的相同题材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翻拍而来。

图文视频/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